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

河内.老街.河口

2007年初,前上司KB背包旅行回来,一贯性地跟我们分享他的相片。我看了几张,‘惊为仙境’,冲动地问说:“这是哪里?我要去!”

他答:“这是云南元阳的梯田。明年初我还要再去,到时你可以一起去。”

就这样,2008年1月16日,我们5女3男阴盛阳衰地共8人(其中4位没见过面),一起上路去了!那是我第二次‘抛夫弃女’跟朋友出国游玩(第一次是2005年去台湾),却是第一次背包旅行。后来第二年1月就移居来了美国,很庆幸我当初有那股冲动。

我们当初的行程是这样的——
吉隆坡——越南河内(Hanoi)——老街(Lao Cai)——中国河口——元阳——昆明——罗平——昆明——河口——越南老街——萨巴(Sapa)——河内——吉隆坡。

当初乘坐亚航(AirAsia)到河内,来回的优惠机票价才马币300多令吉(约100多美元),整个行程约12天,才花了1500令吉(约500多美元),这还包括一点小小的纪念品和食品,真的很值得!

我们中午飞抵河内,租了个小旅社卸下背包洗澡,然后到外头找吃的,顺便逛逛。发现河内街上的电灯线特多(比旧金山还多),密密麻麻地数不清。(下图左上角)


 路上脚踏车、三轮车、电单车和小货车车来来往往。车笛声不断,而且不是按一下响一声就停止,而是有回音似的拖着条尾巴‘余音绕梁’。当时我家用的Toyota Innova,在那儿主要是作为德士载人用。电单车骑士很多都戴上了口罩,而且口罩五彩缤纷。我当时买了一个儿童的卡通图画口罩,因为那阵子流行性感冒肆虐,又有印尼飘过来的阴霾,我买回去以防万一。


那里的电单车和脚踏车好像都可以随便停泊。商家把货物摆到店前和路边。妇女用扁担挑着或头顶着物品到处叫卖。



我们吃了一种当地水果,小颗青色的,很清甜,大概是枣子吧?也学了当地人,坐在路边小摊子的矮凳上喝越南咖啡。我虽然很少喝咖啡(因为喝了心跳加速睡不着),但还蛮真喜欢越南咖啡那种带点苦的味道。

很多商人及小贩懂得潮州话,但我们不懂。他们又无法以英语跟我们沟通,结果买东西时,只好用计算机——我们按一个数目字,然后他们又按另一个数目字,有时摇头有时点头,一下子‘yes’ 一会儿‘no’,就这样讨价还价。河内的东西很便宜,只可惜我们背着背包,不能买很多回来。由于越南盾币值小,我们在那儿要成为‘百万富翁’并不难。


我当天第一次在越南吃午餐,就被捧餐的男侍应生不小心把热茶弄翻,倒在我的大腿上,把牛仔裤弄湿了一大片。可能天气寒冷又干燥,我没觉得被烫疼,后来牛仔裤也相当快就干了。我当时没有露出不悦的表情,不过到现在还记得这件事。我只希望当时侍应生能说声sorry。

看看还有时间,我们又逛到附近一个公园去。


没想到这里还有寺庙及中文字。(如今在美国住了3年,认识了一些越南朋友,对越南华人的了解更多,也就不奇怪了。)




晚上,我们到火车站去,因为买了软卧要坐一整夜的火车到边界的老街去。到了火车站,人潮拥挤,我感觉很意外——没想到这里竟然有那么多洋人!因为天气冷,他们全都穿了及膝的灰黑色外套或大衣,高头大马的,静静地排队上车,整个火车站黑压压地呈现一种非常肃穆凝重的景象。矮小的我挤在他们之间,突然觉得很有压迫感。

后来想想,越南曾被法国统治,这里的建筑物也很有法国风味。这些洋人大概都是从欧洲特别是法国人来的游客吧?

火车抵达老街时,天还未全亮。我们在一家小店用过早餐,便坐巴士到几公里之外河边的关卡去,那儿也有免税商店。


海关挤满了人潮,主要是当地居民,大家等着要过关到对岸去。这很像我们大马柔佛州新山的关卡,我们每天都有数万人进入新加坡工作和求学。相比之下,这里的人数算少了,而且看来农工居多。


人们戴着尖顶的草帽或鸭舌帽,推着脚踏车或三轮车,还有一些不知该怎么叫的‘拖格车’,载了大大小小的篮子和箩筐,等待着一天辛劳的开始。




过关后,从出境大厦旁走路越过一条桥,就算是出了境,到了中国的河口。这比走路过新柔长堤去新加坡路途更短更容易。而桥下的这条河,就是红河。过后我们坐车上山,车子经常是沿着这河边走的。



匆忙之中拍了下面这相片,虽然有点模糊,却有点震撼,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一辆三轮车,真的可以运载那么多东西!到底是三轮车还是人的力量比较大呢?



4年了,相信现在河内或整个越南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来了美国,认识的越南朋友之中,有些当初是以难民身份进来的,还有人跟我分享了当初投奔怒海到大马(或香港)再转来美国的经过。他们之中,通常都没有对家乡流露出不舍或留恋,甚至还有人向我表示根本不想再回去。过去是个痛苦的回忆,所以他们选择了遗忘,或把它埋藏在心底,不想再把疮疤掀出来。

从河口,我们坐小巴士上山。下次再跟大家分享山上元阳梯田的美!


*************************



2 条评论:

  1. 简简,我也曾经“抛夫弃子”,在2005年和3位女伴一起到西藏叩见珠穆朗玛峰,2010年与6位姐妹一起征服神山,当中最深的体会是友情的升华

    回复删除
  2. 君慧:读过你的神山之行,佩服你们的毅力!我当初在云南看油菜花时,我老公来电说他要跟同事去爬神山。我说我也要去。他却说位子满了,气死我!结果到现在一直很遗憾没爬到神山。没错,爬山最能体会友情的珍贵。我大一去爬大汉山时,伙伴们虽同一个大学,却多数都不认识。回来后大家感情很好常常一起去玩,后来还有一对结为夫妇。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