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纽约风情(六)

纽约的高架铁道公园(High Line Park)是一座很特别的公园,因为它不建在平地上,而是设在马路的上空。



它以前是一条专门运送肉类和牛奶等农产品和原产品的高架货运铁路,建于1930年。在全盛时期,它曾贯穿整个肉品包装区(Meatpacking District),连接无数工厂。1980年,它运送最后一批火鸡后,正式停止操作。


废置30年后,它现在已经被逐步开发成一座高架公园,全长2.33公里。它位于曼哈顿西边的第10至12大道之间,并由 Gansevoort 街贯穿至34街。


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负责人匠心独运的结果,清丽幽雅



这样浓密的‘林荫小径’,如果不说,有谁会知道它竟是架设在马路上面?


设计别致的长木凳后面,隐藏着荒废了的铁路,把它过去的辉煌也一并隐藏起来。


从这里看帝国大厦,似乎在不远处。在灰蒙的天气中,仍遮盖不住其庄严的气势。


高架铁道公园目前由纽约市政府联合非盈利机构 Friends of the High Line 管理,有免费和付费的导览团。当局长年举办丰富的活动,提供给不同年龄层的附近居民和学生,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巨大的墙面写着“HONEY, I TWISTED THROUGH MORE DAMN TRAFFIC TODAY”,是艺术家Ed Ruscha的作品。



左边新颖鲜艳的装置设计,和右边墙上杂乱的的涂鸦,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也是特意创作的艺术作品吗?



摩登夹杂怀古的氛围 + 休闲 + 艺术 = 高架公园的特色


马路的上空,竟然也还可以有草坪,并在某些时节成为学童们活动的课室。孩子们在这里听老师或义工讲故事、唱歌、做手工,或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和大自然生态。



在第10大道,有一排排木制的台阶式观众席,横跨街道。人们可以坐在这里,透过前面的巨型玻璃窗欣赏街景。



从高架公园可以望见西边的哈德孙( Hudson)河,附近还有雀儿喜码头(Chelsea Pier)。1912年,超级油轮铁达尼号(Titanic)原本计划于雀儿喜码头登岸。意外沉船后,获救的六七百名乘客被接到这里来上岸。目前这里的第60及61号码头有展出这段历史的珍贵资料和相片。



因天不作美,下起小雨,我们没有把高架铁道公园走完,有点可惜。它不是闻名遐迩的景点,但我觉得它很有特色。高架公园有好几个出入口,我们是从第9街的雀儿喜市场(Chelsea Market)进入。雀儿喜市场是1930年由货仓改建而成,曾经是饼干工厂 National Biscuit Company 的原址,因为人们可从这里轻易获取猪油制造饼干。


























  1. 古老斑驳的红砖墙、长长的走廊、昏暗的灯光以及又大又圆的挂钟,带领着我们走入时光隧道——想像从前的人在附近哈德孙河岸进行原产品买卖交易,高架铁路上有火车运送批发的肉食品,下面是货运车,而屠夫们则从哈德孙河获取冰块来冷冻食品......


  1. 雀儿喜市场在最近15年间一跃成为时尚饮食、艺术文化展览场地。除了艺术装置,目前里面有整40家创意品牌小店,也像个美食天堂。厅堂中间还有一个大大的水龙头,源源不绝的水流入下面似水井的洞口。走在里面,很有一种怀旧和艺术的氛围。













  2. .












  1. 高架铁道公园网站:http://www.thehighline.org/



  2. **********************







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

纽约风情(五)

从纽约回来之后,我问自己:我最喜欢的纽约景点是哪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为什么不是大家熟悉的自由女神?为什么不是热闹眩目的时代广场?为什么不是琳琅满目的博物馆?为什么不是时尚潮流的购物商场?(天,我们竟然没有在纽约‘血拼’呢!)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大自然吗?还是因为中央公园真的很迷人?而我也是回来之后才知道:原来中央公园被称为‘纽约最浪漫的地方’!

中央公园拥有150年的历史。它占地843英亩,我们分三天去了三个时段,每次都安排顺便一起看公园旁边的景点。每次都走很远,没走回头路,也没有重复的路线。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没能把整个公园走完,可见它真是太大了。

中央公园里有个很大的蓄水池,占地106英亩,占整个公园约百分之十三的土地。它在1994年之后以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 Onassis )命名,有时也仍旧被称为中央公园蓄水池从这里可以欣赏到纽约的一部分天际线。





环绕着蓄水池而建的跑道长1.58英里。前总统克林顿、歌星玛当娜和杰奎琳.肯尼迪都曾经在这里跑步。据说初春时蓄水池东边的樱花盛开,非常漂亮,可惜我们缘悭一面。



从蓄水池边,可以望见西边 Central Park West 大道的豪华公寓 The San Remo 。它过去及目前的居民包括:Tiger Woods、Steven Spielberg、Donna Karan、Demi Moore、 Dustin Hoffman、 Steve Martin 和 Bruce Willis等。



在蓄水池北边和网球场之间(靠近第94街)有第28号桥,因其歌德式的设计,也称Gothic Bridge,建于1864年。



这可说是中央公园的‘名桥’,在我们当时下榻的酒店楼层,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一幅‘歌德桥’的挂画。著名美国女歌手Taylor Swift 曾经搬了一台钢琴来这桥边弹奏和演唱。


靠近第86街的27号铁桥,有精致的雕花。



树木,是公园的灵魂。而即使在冬季也保持长青的松树,是上选。Arthur Ross Pinetum(靠近85街)园区占地4英亩, 种有17种不同品种的松树,也有儿童游乐场。


闻名全世界的大草场 Great Lawn,占地55英亩,是许多人晒太阳与休闲之处。著名歌手如 Simon and Garfunkel, Diana Ross, Bon Jovi 、the Metropolitan Opera 剧团 和纽约交响乐团都曾在这草场上演出。



瑞典风味的 Swedish Cottage 也是木偶剧场 Marionette Theater 的所在地,在周末演出《灰姑娘》和《彼得.潘》等名剧。


占地4英亩的莎士比亚花园,种的是曾经在这大文豪的诗歌及剧本中出现的花草树木



剧场 Delacorte Theater 外面有莎翁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暴风雨》(The Tempest )剧内人物铜像,尺寸与真人同样大小。


Belvedere Castle 是座迷你古堡,前面有池塘 Turtle Pond。在古堡上居高临下,许多中央公园美景在此一览无遗。


Strawberry Fields 是为纪念披头四(The Beatles)成员之一的约翰.连侬(John Lennon)、由他太太小野洋子 (Yoko Ono)与有关方面合作而设,名称来自约翰.连侬于1966年写的歌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地砖铺成的圆圈中间写的 Imagine 源自披头四的同名歌曲。每逢约翰.连侬的冥诞(10月9日)和他被枪杀身亡纪念日(12月8日),都有大批歌迷前往聚集哀悼。这里也被称为‘和平之园(Garden of Peace)。


从这里走出公园西边的第72街,就是约翰.连侬生前居住的 The Dakota 高级公寓。他于1966年12月18日在这公寓前被枪杀。



以形取名的 Bow Bridge,是中央公园内第一座(也是美国第二古老的)铁桥,如今也是纽约最罗曼蒂克的桥之一。



下面是喷水池 Bethesda Fountain ,游客可爬上水池前方的 Bethesda Terrace 石阶从上面观景


附近有一条由浓密的榆树形成的‘林荫大道’,叫作 The Mall(接近第66至72街),是热门的拍摄景点之一。我们在这里观赏了一场蛮精彩的街头表演。相片中有人吹着巨型的彩色泡泡,感觉有点梦幻。


Sheep Meadow 是另一个翠绿的大草场。


除了之前说的 The San Remo,在中央公园也可看到另外一座豪华公寓 The Beresford,建于1929年。这几年来它每个单位售价由三百万至两千两百万。它的居民包括戏剧演员 Jerry Seinfeld、歌手Diana Ross 和网球高手 John McEnroe 等。



中央公园是纽约曼哈顿的绿肺,美丽又浪漫,成为许多影片拍摄的好去处,例如我的孩子认出了《 Home Alone 2 》的取景地点公园的官网也列出曾经在这里拍摄的十大影片,除《 Home Alone 2 》之外,也包括我曾经看过的《When Harry Met Sally》。我相信(也从网络相片得到证实),不管哪个季节,中央公园都有万般风情,让人流连忘返——春天时,人们来欣赏千娇百媚的鲜花;夏天来享受温暖的阳光;秋天时可细数金黄的秋叶;冬天则漫步于茫茫白雪中。写至此,我还真希望可以赶快旧地重游呢!

中央公园的官方网站:www.centralparknyc.org
Taylor Swift 在歌德桥的演唱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6tFk4vhPo


2014年11月10日星期一

纽约风情(四)

作为世界级的大都会,纽约的夜景让我心生向往。据说,看纽约夜景的最佳地点是处于曼哈顿中城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了望台,也被称为Top of The Rock Observation Deck(http://www.topoftherocknyc.com/,这包含在我们的 New York City Pass 配套里头。(上去之前须通过保安检查,三脚架是被禁止的。)

从这里远眺南边,可看到好些显著的建筑物(下图):
1. 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纽约第二高建筑物。
2. 世贸中心1号(One World Trade Center),纽约最高建筑物。
3. 自由女神
4. 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BOA)大厦
5. H&M 大厦



在这里看夜景的好处之一是可以看到漂亮的帝国大厦(下图),然后回忆一下《金刚》电影里,金刚爬上它顶端的场面。电影虽是虚构,却因此让人对帝国大厦留下深刻印象。右后方的世贸中心1号也是目光焦点之一。


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下图左后方)的顶部也很华丽、熠熠生辉,只可惜被MetLife大楼遮挡了一大半,看不到全貌。


往北边望去,中间一大片平坦深绿色的是闻名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下图),为这座大都会带来一阵清凉意,也起了协调及平衡作用


观景台有三层,第67和69楼是室内及半露天的了望台,有安全的透明玻璃作围栏(可把相机从玻璃围墙之间的缝隙伸出去以获取更好的拍摄效果)。第70楼则是360度无遮拦的了望台,离地850英尺


眼下一片金碧辉煌,绚丽的色彩让我目光炫乱。霓虹灯下夜的魅力、黑暗的神秘,让想像力得以无限扩张。所谓人间的繁华、世界的多彩,是否就可在此一眼看尽呢?而即使是盛夏,在70层高的露天了望台上面,却是夜凉如水,不得不加件外套,莫非真的是‘高处不胜寒’?


洛克菲勒中心包含19栋建筑物,占地22英亩,各种商业和休闲活动多姿多彩,每天有25万人穿梭于此,到了晚上还是很热闹。

看夜景的大楼——30 Rockefeller Plaza

楼下喷水池边的广场餐厅,冬天时就变身为白雪皑皑的溜冰场,同时有高大的水晶圣诞树点缀。池边上方的镀金雕像 Prometheus 是游客目光焦点所在,对面还有梯级式的水池景观和乐高(Lego)商店,可以一看。


隔街(西边)大楼底层是NBC电视台,有透明玻璃向路人‘现场直播’录影室情况。游客也可买票入内参观,可是晚上都关闭了。


在洛克菲勒中心面向第五大道的地方,有著名的巨型雕像Statue of Atlas。


要鸟瞰纽约市全景,除了洛克菲勒中心,帝国大厦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从它下面走过时,如果没有抬头仰望,根本不会想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帝国大厦



我们在黄昏(高峰时间)来到帝国大厦观景台,天空有点灰蒙(看来空气素质好不到哪里去)。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像盒子般在眼前层层叠叠地铺展。纽约这座钢骨水泥森林,这时给我一种异常拥挤跼促的压迫感。(下图)(可将相片点击放大,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然而,当我一一认出脚下的建筑物时,感觉却很雀跃。远方的南边有纽约新地标世贸中心1号(下图),它右边的艾利斯岛上隐约可看到自由女神的身影。左下角是绿色的麦迪逊广场公园(Madison Square Park),长长的百老汇街和第五大道在它旁边呈Y字形交接,而物如其名三角形状的烫斗大厦(Flatiron Building)也驻立于此。


往北边望去,曼哈顿的左边是哈德河(Hudson River),对岸即是纽泽西州(New Jersey)。右边是东河(East River),对岸是长岛(Long Island)。(下图)


从这里可看见H&M 大厦(下图1)、美国银行大厦(2)、布莱恩公园(3)(Bryant Park)、布莱恩公园酒店(4)、纽约公共图书馆(5)(New York Public Library)、洛克菲勒中心(6),还有更远处是中央公园(7)


东南部可隐约看到东河上的三座桥(下图),从近到远是:威廉斯堡桥(Williamsburg Bridge)、曼哈顿桥(Manhattan Bridge)和布鲁克林大桥(Brooklyn Bridge)。


纽约的主要景点集中在曼哈顿,而我们下榻的酒店则是在长岛,隔着东河(下图)我对于长岛有点深刻印象,主要是因为知道宋美龄在蒋介石过世后迁居美国,有一段日子就是在长岛过着隐居式的生活,后来才搬到曼哈顿靠近中央公园处。



东河边蓝绿色四方形的大楼是联合国总部(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下图左),我们也去了。当夕阳余辉照在东边的建筑群上时,一大片浅浅的金黄色带来的暖暖温馨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


之前看夜景时看不到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全貌,如今在这里终于如愿以偿。它纽约第三高建筑物,其顶部半圆的外墙内嵌了三角形图案作装饰,在众建筑群中独树一格。它的内部也极之华美。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看了纽约白天和黑夜的全景,我对纽约的地理形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像是进行了一场纽约建筑物巡礼。之前地图上看到的平面资料一一化为眼前立体的实物,相信以后看到相关地方的新闻或影片及文章时,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懵然无知,此乃此行收获与意义之一。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