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飞机迟飞害我们接不上原本的航班而在Newark机场等了7个小时(看上篇《东岸13天自助游》),抵达波士顿时已是中午1点。我们只好临时改变计划,暂时不取车,先把行李寄放在波士顿南站(Boston South Station),每件行李美金5元,然后匆匆搭地铁,终于赶上麻省理工学院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趟学生带领的免费导览团,因为隔天星期六没有团了。
如左图校徽所示,麻省理工学院创校于1861年。校训是拉丁文Mens et Manus(英文是Mind and Hand,意即‘理论与实践并重’)。它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于1916年由波士顿迁往剑桥市。
第一次对MIT有深刻印象,是因为20多年前有位马来西亚的学弟进了MIT进修硕士学位,期间我们有保持联络。后来陆陆续续阅读了一些文章和书籍,知道了更多MIT的威风史和故事,例如它在多个大学排名中均列世界前5名(与英国牛津、剑桥和哈佛大学等齐名)、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荣衔、是美国常春藤大学(Ivy League)之一,培养了最多的诺贝尔得主(至目前为止有80名)等,对美国甚至全球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Building 7 (下图,Rogers Building,地址:77 Massachusetts Ave, Cambridge, MA 02139)是大学行政楼,也是导览团的集合处。
踏入Building 7,可见到大厅堂(Lobby 7)的天花板、天窗、圆柱和玻璃墙的美观设计。这里有长长的走廊(Infinite Corridor)连接东西两边的校园建筑。
The Great Dome
对我来说,MIT的学术名堂虽然是个吸引力,但来到这里,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它学生所创造的种种聪明绝顶、有艰难度、幽默又无害的恶作剧(hacks)——如果不是天才,还搞不出这些玩意儿呢,呵呵。
例如上面这座著名的The Great Dome,在1994年5月9日时,曾经被学生摆了一辆假的校园警车在圆顶上,车里还有一个假校警。这事引发了当地和国内媒体的报道,是MIT的恶作剧‘经典’。当然,过后假警车被拿了下来,现在被放到了另一个高处(下图)。2003年12月17日飞机发明100周年之际,一架莱特兄弟当年发明的复制飞机被学生放到圆顶上。2006年911五周年纪念日,有一辆与真实车子同样大小的假消防车被放到圆顶上,被视为纪念在911中牺牲的消防员。偶尔也有学生在圆顶上挂布条向女同学求婚。这些恶作剧通常都在夜晚偷偷进行,然后到第二天给大家一个‘惊喜’。
曾经有位MIT主席这样形容这里的学习生涯:"Getting an education from MIT is like taking a drink from a fire hose."学生由此得到‘灵感’,于1991年9月9日把一个有洋灰底座的消防栓的水管接到校园最大讲堂前面的真正的饮水机上,令人莞尔。后来校方把它移置到Stata Center去(下图)。(贴士:上网打上MIT hacks picture的字眼,可以看到各种恶作剧图片。)
除了搞恶作剧,每年10月万圣节(Halloween)之前的周六晚,学生会聚集在Green Building(下图,剑桥市最高,295尺)下面空地。众人齐声倒数之后,整百个南瓜(金瓜)就会从楼顶被丢下。因冲击力极大,在接触地面之际,南瓜粉碎似烟灰,过后碎屑遍地。这种不成文的传统,除了好玩,也是高压学习环境下宣泄情绪的方法吧?(这个‘节目’,YouTube上面也有。)
我们经过之处,不时发现一些学生的‘创作’——在玻璃墙、地面、甚至天花板上,看似乱糟糟的涂鸦,包含数理方程式、文字、图画、看不明白的线条,但说不定里面暗藏玄机,曾是或将是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灵感或心血呢?人家说:“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这些涂鸦或许就代表了一些人天马行空的幻想。
Infinite Corridor走廊里的布告栏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广告和通告,让人眼花缭乱。
美国大学里什么课程和活动都有,任君选择。例如下面这个——研究女人和性别,有兴趣吗?呵呵。
充满创意的校园,就得有一些特别的建筑物来陪衬,例如The Stata Center(下图)——奇特不规则的形状,看似要倒塌的样子,配上鲜艳的颜色,很引人注目。
还有下面这座Kresge Auditorium剧院,整1200吨重的屋顶(刚好是圆球体的八分之一面积)只以三个定点来支撑。
从The Great Dome前面望过去,Charles River的对岸是波士顿的高楼大厦。河上轻帆点点;河岸要不绿荫成行,要不绿草如茵,风光明媚。
隐身于葱郁树林间的校舍。
校园内有一些艺术雕塑作品,据知展览厅内还有毕加索和一些名家的画作。
麻省理工学院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独特教育方式,它的重点是‘研究’,即独立地去探索新问题。它的学生一般性格活泼开放,思维敏捷活跃。这所听起来非常优秀又很好玩的大学,难进吗?答案是肯定的,2013年的新生录取率只有区区8.2%。我经过其走廊时刚好看到下面这个讯息,有兴趣的读者就研究研究一下吧,呵呵。
***********************
哈哈,天才,总有些坏蛋狡猾不听话的因子。。。
回复删除君慧:缺少了这些因子,只能被称为‘书呆子’?呵呵。
回复删除谢谢你的分享,以前做大学论文的时候也有找寻MIT的一些研究论文,所以它也算是大名鼎鼎的!
回复删除看了一下,也还不错!
SweeKian Khaw:能够亲身拜访MIT,感觉更加不错,呵呵。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