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星期四

纽约风情(八)

在纽约坐了七天地铁,见识了这百年历史交通系统的种种特质与优劣点,在某种程度上也领略了纽约客每天赶路的心情。当时下榻酒店前面就是地铁站,也看见许多黄色计程车停泊及经过,但为了省钱,我们由始至终没在纽约搭计程车。



我们每天进出地铁站好几回,通常是行色匆匆,但也有时是好整以暇、从容不迫的。不管是何种情况,我总会在某个宽阔显眼的走廊,甚或某个静谧转角间,发现纽约地铁站的艺术之美给我带来的意外惊喜。


第五大道是声名远播的一条路,它的地下车站墙上有马赛克作品镶嵌着大大的 FIFTH AVE. 字样,还有可爱的大小企鹅和两匹温顺的骏马。




靠近唐人街的 Canal St. 车站,镶嵌着中文字‘華埠’,反映了开明的政策和多元文化色彩。


看到恐龙和地球,就可以猜到这是靠近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地铁站(第81街)。



蟑螂、蜘蛛、蜈蚣和昆虫在虎视眈眈,你敢坐在这里等车吗?呵呵。(这也是第81街地铁站)



这可像一步一步走入地球的核心?


孤独的海鸥,怎么来到了地铁站?


我最喜欢的,是下面这几个躲在地面比较角落处、可爱的小小铜像,稍不留意就错过了。他们样子非常逗趣诙谐,看了让人不禁莞尔一笑。这是美国雕塑家 Tom Otterness 在第14街-第8大道(14th Street and 8th Avenue)车站的杰作,整个计划叫作 Life Underground,据知还有好多类似的小铜像散布在这车站的四周。



寒冷的天气,妈妈推着宝宝上街去——写实的生活情景。忘了是哪个车站。


艺术家 Liliana Porter 幻想《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的女主角从兔子洞掉入了纽约地铁站,然后继续其惊险的旅程。这是第50街车站的艺术作品——“Alice: the Way Out” 。



第14大道地铁站有象征美国的老鹰。


美国是影业大国,地铁站少不了电视或电影广告和剧照。



除了平面及立体艺术品,地铁站里也有许多卖艺者,出尽法宝展现他们的歌艺和表演天才。他们一般都相当专业,而且很投入地乐在其中,让人看了也感染一份乐趣。观众如果喜欢或要拍照的话,请不要吝啬,给点小费(通常是一两块钱)奖赏一下吧,毕竟那是人家的一份付出。


我最佩服的,是下面这位男士。他身背多种乐器,包括锣鼓、木琴(xylophone)、喇叭、口琴和吉他等。表演时,他双手弹奏吉他,手脚上系着的绳子同时跟着被扯动及轮流敲击背后的不同乐器,嘴巴则又吹(口琴)又唱,让人叹为观止,让许多人都停下观赏,并纷纷从钱包里掏钱出来奖赏他。


此外,还有卖艺者‘更进一步’,走入地铁厢内找吃。他们通常在其中一站上车,然后一两站之后就下车,就这样一站又一站地表演下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组人——第一个是一个黑人小伙子组合,他们有人弹奏吉他有人唱歌,还有人抓着车厢走廊的铁柱子扶手‘跳钢管舞’。他以灵活的身手绕着柱子转来转去滑上滑下,很精彩。另一个是一位脚步有点蹒跚的老黑人,他一边唱歌,一边用拐杖敲击地板,发出有节奏感的‘配乐’,也很有创意。他还声明不是来乞讨,而是要靠自己的技艺找饭吃,真有点触动人心。

如果说艺术表现人生,那纽约地铁站的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多多少少都反映了这个大都会的历史、特色与活力。不管你是当地居民或外地游客,当你拖着匆忙的脚步走入地铁站,四周的各种艺术创作或可让你发出一丝会心的微笑,暂时忘却身心的疲惫。如果你有时间放慢脚步或驻足欣赏,或许你可慢慢领略个中情趣,甚至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让它点缀你的人生旅途。



***************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纽约风情(七)

纽约之行碰上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那几天的酒店租金特别高,但难能可贵的是有机会观赏由梅西百货公司(Macy's Department Store)主办的一年一度独立日燃放烟火节目。

在过去的5年,燃放烟火的地点改到哈德孙河(Hudson River)去,2014年则移回东河East River)。烟火是从驳船上放射到高空,最佳观赏地点包括Brooklyn Bridge Park、 DUMBO waterfront 和 Brooklyn Heights Promenade。我们是在后者Brooklyn Heights Promenade(布鲁克林高地漫步区) 观赏,位于东河边,居高临下。



虽然在一个小时之前抵达,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我们只能挤在人群的后面。起初也不太看得到烟火,后来烟火射得很高,而且高潮迭起,劈劈啪啪的声音响彻云霄,整个夜空变得绚丽斑斓,让人目不暇给。烟火结束时,众人报以满意的掌声和喝彩,而我们的纽约之行也因此添加了一抹特别亮丽的色彩。


对岸是曼哈顿曼下东城,有着美丽的天际线夜景,高高低低的建筑物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其中以纽约最高建筑物——世贸中心1号(One World Trade Center)(右)最引人注目。


过后,我们走到布鲁克林桥(Brooklyn Bridge)下面西边靠近公园处,以近距离欣赏东河岸边夜景。


鼎鼎大名的布鲁克林大桥,夜间呈现出明亮辉煌的景象。


第二天,原本早上就要离开纽约前往费城,谁知来到租车行,却被告知得等候一两小时才有车子用。只好把行李暂时寄放在那儿,临时决定去布鲁克林大桥走走。这座名桥经常出现在荧幕上,例如美国电视剧《 CSI: NY》和影片《蜘蛛人(2)》等,许多海报和画作也有它的踪影。

我们坐地铁来到布鲁克林区。当时大桥在进行维修工程,周围可见施工情况。



走在桥上,只见背景左边设计美观高耸的世贸中心1号(One World Trade Center)与布鲁克林大桥宏伟的巨塔相辉映,一再唤起大家对911恐怖袭击的回忆与悲痛。


布鲁克林大桥长1,825公尺(5,988英尺),是美國最老的悬索桥之一建于1883年,属于国家历史地标。它横跨东河,把纽约市的曼哈顿和布鲁克林连接起来。除了艰巨的工程,这大桥的建造过程背后也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布魯克林大橋的设计者是一位德国出生的美国籍土木工程師约翰.奥古斯塔斯.罗布林(John Augusttus Roebling)。他拥有多年建造悬索桥的经验,而布魯克林大桥是他的杰作之一。然而,1869年7月6日,當罗布林前往布魯克林大桥勘察时,一艘渡轮撞上了码头,使他的脚趾受了伤,最后并因感染破伤风而去世。大桥于是由他的兒子华盛顿.罗布林(Washington Roebling )接手负责。

不幸的是,华盛顿不久之后也在建造桥塔工程中因空气压缩得‘沉箱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而导致瘫痪。此后,他只能在附近居住的公寓中以望远镜进行远距离视察工程,再由太太艾美莉(Emily Warren Roebling)负责沟通和文书工作。美莉甚至还因此学习了高级数学、垂链线、拉缆、材料力学,以及建造大桥所需的各种学问,大力协助了11年。完工時,这座新歌德式的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第一座使用钢铁制成索的桥梁。

在靠近高大的桥塔处,钢索像千丝万缕的蜘蛛网,把下面的游人从四面八方包围着。

一个家庭中的三名成员,为了一座大桥而付出各自的性命、健康和青春,这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真的让人肃然起敬。而艾美莉的勇气和贡献,更被铭记于桥上的一面铜板上。



大桥的中间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左右两边稍低处各有往返单程车道。从大桥向西南边远眺,可认出自由岛上自由女神的倩影(中)


大桥东边有曼哈顿桥(Manhattan Bridge),下面有透明玻璃屋罩住的旋转木马,我们稍后就要晃到那儿去。


漂亮的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中)和克莱斯勒大厦(Chrysler Building)(最右边)也在北边的视线范围内。


下桥后走向旋转木马的路途上,远远地看到曼哈顿桥出现在马路的尽头,不禁喜出望外。前面的横路是 Front St.,直路是Washington St. 。


走近再仔细地瞧,发现帝国大厦竟然被框在桥塔下方的拱形空间内,感觉非常巧妙。


下面地图可见两座桥的地理位置。注明 A 的是我们看烟火之处;B 则是旋转木马 Jane's Carousel 的地点。

相片来源:网络

在河边,偶有浪花拍打岸边大大小小的岩石。感觉整座玻璃屋和旋转木马显得相当有气派、矜贵和梦幻,难怪它会成为这里的地标。


五彩缤纷的木马转呀转的,仿佛带领我们回到小时候的童话故事,也总是让我想起梁咏琪和金城武主演的台湾影片《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情节。


三番四次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布鲁克林这座名桥,再细细咀嚼罗布林家族三位成员对它的用心,让人更加珍惜它美丽的存在


花岗岩制成的巨大桥塔下,草坪上的游人在享受纽约夏日的阳光,也尽情挥霍暑假的悠哉闲哉。


另一边的曼哈顿桥,灰蓝与白色相间,虽然风头不及布鲁克林大桥,但我觉得它外形亮丽,偶尔还看见火车在它上面轰隆隆走过,自有另一番风情与特色。


曼哈顿桥就在头顶上,东边不远处却还有另一座桥——威廉斯堡桥(Williamsburg Bridge)。


外观朴实威廉斯堡桥,也默默地负起肩上重任。


最后,来两张全景图。跟纽约挥别之际,把这两三座桥好好地看了一遍,而且感觉很喜欢,算是意外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