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

开车上路




我在马来西亚开车15年,又在巴生河流域一带生活,工作上须要每天开车去不同的地方见人,有时还开上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回家乡或外州,俨然是经验丰富的司机。

移居美国后,一切重新开始。这里的交通局严格把关,我跟许多新住民一样,历经一波三折才拿到加州驾驶执照兼身份证。笔试时虽选择中文(还可用西班牙文、日文、韩文和阿拉伯文等),第一次还是失败了,因为没把交通规则读熟。至于路考两次失败,第一次是因为没发现自己开得太慢阻碍交通;第二次是因为遇上在大马没看过的黄色路中左转车道(内侧是虚线,外侧是实线)不知所措不会使用。三次路考的辉煌记录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理挫折,过后在路上开车也是战战兢兢兼小心翼翼,深恐一个不留心就闯大祸。

来美后,我在大马开车的消失殆尽,不知为何变得即迟钝又胆小。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我本来不错的方向感突然失灵,而且还没开动引擎就闹笑话。我总习惯性地走到车子右边打开车门,一屁股坐下后才发现驾驶盘是在左边!要打讯号灯时,刷水器却突然在大晴天下刷刷地空响,因为我忘记讯号灯和刷水器的开关位置左右对调了!此外,因习惯了靠左驾驶,车子总是会不知不觉地越过中间白线靠向左边,真危险。

头几次开车时,老公坐在司机旁的座位,对我耳提面命、严加监督。在交通灯前面,红灯也可转右,但要先让对面的车子转过来,或先让右边的行人过马路,也要注意右边驶来的车子是否要U转。我曾一时大意,差点跟U转的车子对上了,结果车内的金发女郎对我比中指。
上图:加州洛杉矶好莱坞附近的道路。

左转时问题更大——绿灯时,表示我可直走或左转,但左边的行人过马路讯号灯竟同时亮起,而且对面的车子也直走过来,我要左转时差点就撞上这些行人和车子。原来我必须礼让他们,除非那亮起的绿灯带有左转的箭头,那才表示我有先行的权利。由于开车方向和大马不同,左转时,一不小心就转上反方向的车道。有几次还是老公在紧要关头一手抓住驾驶盘帮我摆正,否则就铁定会上对面的车子,真是险象环生。

起初因害怕出错肇祸,我尽量减少开车出外,也不敢走远,却也因此造成经验生疏,形成恶性循环。一次,我从一个商业中心停车场开出来,马上就来到交通灯前面,在白线前等待红灯转绿。当左边的车子接二连三地转过来我这个方向时,每个司机都明显地多看了我几眼(没有恶意的)。莫名其妙之际,才猛然发现自己竟然停在反方向的车道,只要对面的车子开得稍快或不留意,就会直接撞上我的车子了!我捏了一把冷汗,感激那些被我挡路的司机没有对我大按喇叭,像之前所说对我比中指的人毕竟是少数。

犹他州St. George附近的道路。

刚开始时老公总是不断提醒:若遇有‘停止’(STOP)的牌子,须脚踩刹车器,完全停止(completely stop)至少几秒钟,然后才走。曾有朋友在她居住的小区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警察逮到,说她停车的时间太仓促,不算数,结果被送上两百多美元的‘牛肉干’。心疼之余,还要再花时间上课学习交通规则,幸好可以在家上网解决。这里可不像大马,可以暗示性地问‘马打’(警察):“Macam mana mau selesai?” (要怎样解决?)这简直是罪加一等,自寻死路。

有些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都有STOP的牌子,那表示四个方向都要停4-way-stop),须遵守先来者先走的规则。一些十字路口的每个方向都有两条车道,所以总共要注意另外7条车道的车子,跟着次序走,同时还要兼顾行人过马路,千万不可神游太虚。但也就是在这种情况,美国人把遵守秩序的高度文明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非常敬佩。在偶有车龙之处,这种方法可以相当快疏散车流,而且大家都会觉得很公平,乐于遵守。

在美国开车四年,我最不喜欢上高速大道,这也是很多女性新住民的经验。在我们尔湾附近有两条高速大道,单个方向就有五至六条车道,还有共车车道。其中405号州际公路是全美国最繁忙的高速大道之一,车子又多又快。有些高速大道的入口会亮着‘meter on’的白灯,表示前面有交通灯,在繁忙时间才启用。每次绿灯亮起时只准许一辆车子通过,以控制进入大道的车流。在这里,要付费的高速大道不多,也都可以绕道避开。在免费的高速大道,上下班时间以及节庆(如感恩节)都可能会塞车。

15号公路在阿利桑那州西北角的路段。

高速大道车速限制因地而异,靠近市区为65英里(104公里),市郊则7085英里(136公里)不等,在转换车道时,须十分小心。加上到处是多层高架公路,又有许多出口或分叉路,一不小心就会走错。我连东南西北方向都搞不清,就只怕渐行渐远去了荷兰。虽有卫星定位系统帮忙,但不停转换方向错得太离谱时,它也会一时搞不清位置或衔接不上。

因此,每当要独自去一个新地区时,我都会先上网去谷歌地球Google Earth)了解一下附近路线,有时还画个简单的地图带上,并尽量以普通公路来代替高速大道。幸好这里普通公路上的交通灯很多都是智慧型的,车流疏散得比较快。现在住久了,开始发现高速大道并非那么可怕,也开始享受它的方便和速度了。惭愧的是,去洛杉矶一个小时的繁忙高速大道车程我还是不敢尝试。

美国绝大部分州属都实行自助加油的措施,但要为轮胎打风时,如果没有一起加油的话,须另外付费,不多,约25分钱。最让人高兴的是在一般城市和购物中心泊车不必收费,闹市中心或旅游胜地则另当别论。

以加州目前的法律(有时会有所变动),8岁以下或体高49寸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大人也不可把儿童独自留在车内,否则随时会被别人通报警察面对刑罚。

我刚来美国时,因为在路上得到‘礼遇’而‘受宠若惊’——走路要过马路时,汽车会停下礼让!后来自己也学到了这种礼貌,当然也发现这里的行人不会胡乱在交通灯前抢过马路。有专用的脚踏车专道时,汽车不可占用;右转时要兼顾脚踏车的安全。驾驶手册也教导司机们不要随意按响喇叭,以免惊吓别人。我习惯了路上安静的情况,偶尔突然有喇叭响起时,也真的会吓了一跳。

极少听说路上有路霸。电单车很少,也不必担心突然有人以利器打破车窗抢夺手提袋。路上运载货物的卡车都有封盖,即使尾随在后,也不必担心会有小石子或杂物掉落打破挡风镜。有时会看到一些路口摆放着鲜花、蜡烛或大字报,那表示最近该处有人遭遇车祸去世,死者亲友以此表示哀悼。这里最多的驾驶犯罪大概是超速、酒后开车以及撞后逃。

在路上被拦截时,一定要把车子开到路边停下。若没得到指示,就不得下车,须在车内等待执法人员过来。司机应把双手放在驾驶盘上,车内若有其他乘客,也必须让执法人员看到双手,不要遮遮掩掩或鬼鬼祟祟,因为他们担心你会用手(开枪或使用利器)攻击他们。

冬天时车内可开暖气,但要配合除雾器使用,否则挡风镜一片‘月朦胧鸟朦胧’,完全看不清方向。我们城市没下雪,至今还没遇过雪中开车的情况,只知道有必要时,须用特别的铁链绑着轮胎以免打滑。至于说车子被白雪’埋葬’要用铲子清除的事,也还没经验过,看来还是挺幸运的。

前阵子我们一家开车来回跑了2100多英里(约3300公里)到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即使长路迢迢,也还是很享受一路上的新鲜奇特景物。美国中西部地广人稀,高速大道上视线开阔,经常坐在车内就可看到美丽的日落和彩霞。荒漠公路通常是笔直地一路直通到底,很容易开,但也最容易招来瞌睡虫。高山峻岭的道路虽然弯曲,却还很宽阔及安全。下坡路有时还有分叉的缓冲车道(runaway truck ramp),上面铺满砂石,刹车器失灵的重型大卡车可开到那儿,让卡车轮子在软砂石间摩擦减速,並随着向上的斜坡道缓慢停下避免意外发生。

右边黄色路牌显示下坡路的缓冲车道(runaway truck ramp)

前年暑假第一次回乡度假,我已经不敢在大马开车,只好乘坐公共交通或由不同的亲友接送,但总有种不安全的感觉。路上的车子横冲直撞,或尾随太紧,并在路上蛇行随意转换车道,让我心惊胆战不已。看来,我显然是退步了,已经失去在大马开车的竞争能力。然而,细想之下,我宁愿学习美国人的文明、礼貌与自律,在路上循规蹈矩,发挥我让人人,人人让我的精神,快乐出门,安全回家。社会与科技不断进步,而我们开车的态度,不也应该有所提升吗?


*********************

2013年4月2日星期二

雪山上的户外科学营

3月11至15日,我家老二与校内其他六年级的学生一起到两小时车程之外的大熊雪山(Big Bear Mountain )(约7000多尺高)参加为期5天4夜的户外科学教育营。这是我们县内小学的例常活动,虽不是强制性,却是每年的毕业生所殷切期盼的。我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跟我的孩子一样,因为我以前的小学毕业旅行只是去槟城一日游呀!


这活动由山上的一家专业公司负责,学校则做协调的工作,老早就开始分阶段收钱,然后让家长签署同意书,并发清单让大家知道要准备什么行李上山及应注意的事项。当局只允许学生携带三件行李———第一个是行李箱,里面装着要替换的衣物及梳洗用品;第二是大型塑料袋(通常大家用黑色垃圾袋),里面装着睡袋(或床单)和枕头;最后一个是在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面有水瓶、润唇膏、太阳眼镜、润肤霜、冬帽、几件不同厚度的衣服以及备用的袜子等,学生走在外面时可根据天气情况使用这些物品或增减衣物。除了休息时间阅读的一两本书本或杂志之外,学生不可携带其他不必要的东西(例如食物或玩具),否则会被没收。



出发当天的一大早,家长们纷纷亲自送孩子到校集合。一些家长显得很不舍得及担忧,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出远门,而且还是到那么寒冷的雪山去。但孩子们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大概都超越了对家里的不舍。家长们其实也不必担心太多,孩子们有两位随行老师和山上的专业工作人员照顾,是时候学习让孩子放飞了!而我对我家老二相当放心,因为我知道她很独立懂事。


两辆巴士载着两位老师及约70位学生,浩浩荡荡出发两小时多后,学校就在官方网站上报告说大家已经安全抵达目的地。除了相机之外,学生们不能携带手机、平板电脑或任何电子用品上山,也不能自行联络家长,所以那几天家长们唯有默默祈祷孩子平安无事。所谓:"No news is good news",如果孩子生病或触犯严重纪律问题,当局就会通知家长亲自上山去把孩子带回家。这一次,据说就有学生因为发烧不退,结果两天后的晚上被接回家了。另有一些孩子患上轻微的发烧、伤风和咳嗽,医药人员给予药物处理后情况好转或受控制也就继续活动了。

在山上,有关公司有自己的营地和各种设施。工作人员都具有大学资格,受过专业训练。他们共分两批———一批负责带领户外活动,另一批负责营地及度假屋内照顾孩子的事宜。每个度假屋可容纳约10多个小孩(当然是男女分开)。这次的活动是在三月中举行,已接近冬末,之前几天大熊雪山刚刚下了雪,据说一些地方积雪约整尺厚,幸好过后没再下。那几天的白天气温约华氏50多度(摄氏10来度),夜晚则降至约40度(摄氏几度)左右,还不至于太糟糕。抵达的第一天,孩子们就接受了紧急逃难(预防地震和火灾)的训练,晚上睡觉时床边摆着背包,里面有简单的个人用品,紧急疏散时可抓起就走。

白天的活动可真多姿多彩呢。其中两天是打包午餐在外头吃,因为大家要徒步5英里,去看看各种植物、小溪、湖泊,动物(只有蚂蚁和狼的脚印)。有时大家就在户外‘上课’,听负责人讲解各种科学知识。






一般学生最喜欢的大概就是攀岩(至少10多尺高的人造墙)和射箭(每人可射击20次),因为平时鲜少有这样的机会。

男教师也来示范攀岩。

他们也学习了怎样用指南针、迷路时如何利用树枝和叶子搭建简单的庇护所。

学生搭建的‘庇护所’。

有一天,当局还准备了几条蛇(当然是无毒的)让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并轮流抚摸和抓在手上。我那怕蛇的孩子也都壮胆接受了挑战,真是一大突破!此外,大家每天都有时间玩群体游戏。晚上还有营火会,以及看星星活动(有提供望远镜)。孩子说,晚上睡觉前她们的负责人先让她们静坐一会儿,过后还唱安眠曲让他们入眠,让我觉得很贴心。



我想,孩子们在山上学得最多的就是有纪律的群体生活。早上起床、刷牙洗脸、用餐、活动、洗澡、休息、睡觉,每样事情都得遵守规矩。用餐时要吃多少就拿多少,吃剩的食物如果超出重量,有关的小组就会被罚。很多时候大家得分工合作,协助自己的小组把事情做好。偶尔也会有一两位跟不上脚步及爱惹麻烦的队友,大家就得协助及学习忍耐。


5天后,孩子们安全归来。一位朋友说,她去接载时,发现自己的孩子脏兮兮像个小乞丐似的,把她吓了一大跳。而我家老二回来之后伤风咳嗽了几天(她说唯一洗澡的那天却因水太冷而受寒了),更有同学因生病而缺课几天。我想,只要没有太严重,家长们就应该放轻松。毕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人出游,虽有不完美及不周全,但这将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永远的美好回忆,他们将会记得这是他们学习长大独立的一个重要过程!

学校前面拉起了‘欢迎6年级学生归来’的布条,真让人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