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星期二

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北湖,经常看到许多鸭子,或在水面、或在湖畔。

那是我以前只在图片或荧幕上看到的景象——蓝色的天、蓝色的湖、湖畔有裁剪整齐的花草树木,加上水面上悠游的野鸭,悠闲、恬静的环境,叫人神往。

而现在,我住的地方竟然就有如斯美景。

北湖的鸭子,有时多、有时少,这跟季节有关。天气暖和,鸭子就来了。

宋朝的苏轼在《题惠崇春江晓景》就说过了——“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诗词的优美,可见一斑。


我真是不学无术,看到那些即会飞又会游的,起初很困扰:它到底是鸟、是鹅还是鸭?

后来有人告诉我:鹅和鸭有蹼,鸟没有。这是小学常识,我都没想到,真糟糕。

至于鹅和鸭,又怎样分辨呢?我上网找了资料,有说鹅的体型较大、颈和腿比鸭长,最主要的是鹅的额头(或喙基部上端)有肉瘤(包),鸭却没有。

这是鸭子吧?


                                       
这些呢?





又有资料说,鹅不怕人(小时候我们还被鹅追过),鸭相反;鹅的叫声厉声喝斥,鸭则小心翼翼;鹅走路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鸭却步调急促、局促不安。

我在湖边观察了一阵子,发现它们头上没有肉瘤,走路从容但看到我走近又害怕地走开了。哎呀,到底是鹅还是鸭啊?

再上网查,咦,说到灰褐色的羽毛,更像是雁咧!

哎,我干嘛要研究到这么清楚呢?

最后发现:基本上湖边至少有一只鹅——就是我这只呆头鹅!哈哈哈!





朋友,如果你知道的话,请告诉我:这是鹅、鸭、雁还是什么?



下期预告:湖畔楼影

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

北湖风光

从马来西亚搬来尔湾之前,老公和我在电脑Skype时告诉我,说这里有两个漂亮的人造湖(北湖和南湖,North Lake & South Lake),湖水蓝蓝的。他还问我要不要租住在湖边附近的房子,更‘带’我在Google Earth ‘走’了一轮,让我看看整个地理环境。

后来忘了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学校),我选择了现在的公寓。搬来后就觉得有点遗憾——因为我是那么地喜欢住在湖边,以前在蒲种住时,就特地买了靠近湖边的房子啊!

不过,现在住的公寓离开两个湖也不远,都只是一英里多一点,开车常会经过,偶尔更会去走走看看。其实我应该每天去湖边晨运,但我懒惰,也经常因为天气冷而不想出门。

上个月中,我特地找了一个早晨,送孩子上学后,独自一人去北湖拍照。

这是大路边就看到的景色。右边尖顶的是水上凉亭,曾看过一对洋人新人在亭里行婚礼,然后走到左边的水上餐馆去宴客(最近已关闭),浪漫吧?





北湖和南湖都属于Woodbridge 社区,同样由Woodbridge Association 管理。石凳脚蓝底白字的W就是它的标志。
                            

小桥流水人家。



面湖而居。


我喜欢这种叶子细细的大树。


拍这棵红花树时,一位洋人安哥经过停下来,问我是不是很喜欢拍照。不好意思,我只是玩玩而已啦。



稍向北走有一个俱乐部,只有Woodbridge 居民可用。(当然,每月得付一笔管理费)。那儿有小码头(天气好时可划船)、泳池、野餐桌椅、烧烤箱和人造沙滩排球场。


这间‘草屋’,是管理层放工具用的吧?


沙滩上,有海鸥和鸟儿。


平静的湖,像面镜子。


如果把这座铁桥改造成中国式的拱桥,会不会更有诗意呢?


游乐场



来湖边的人不少,有跑步的、散步、遛狗的,或像我这样,来拍照的。我走了两个多小时,拍了很多相片。所以,下一篇,会继续写北湖。




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第一次美国式的拥抱

我去上CBET (Community-Based English Tutoring)课时,其中一堂课是谈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一位韩国同学说,她来美国后第一次被人拥抱时,吓得不知所措。班上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心里也在想:怎会这样呢?在电影里不是也看得太多了吗?

在马来西亚时,除了礼貌式的握手,我不是一个习惯和人热情‘勾肩搭背’的人(即使是同性之间)。但来美国前,我也对‘美国式的拥抱’作了心里准备,因为知道总有一天会遇上的。

来美五个多月后,学校放暑假,我替两个女儿报名去上魔术班,家长也可以一起陪同上课。那老师是个白人中年男性,很幽默诙谐。八堂课后,要‘毕业’了,老师一一颁发证书给孩子们,然后走过来和家长们打招呼,呼吁大家继续报名上第二阶段的课。

他走到我面前,出乎意料之外地,竟然伸出双手来要拥抱我。我虽然有点意外,但也很镇定地伸出双手来回应。

这老师虽然不是非常高大,但以我的矮个子,双手是无法环绕住他的肩膀的,只好从他腋下穿过,延到他背后去揽着,同时心里在想:“幸好刚才煮饭后有去洗了澡才来,不然全身臭油烟味就很不好意思了。早知道会被人拥抱,我就搽点香水才来啊!”过后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哎呀老师,你不必以此来讨好我,我们已经报名上要上第二阶段的课了!”

相片来源:www.downtownpet.com

于是,我的第一个‘美国式的拥抱’就这样献给了这个魔术老师,只是几秒钟,过后也没有‘脸儿红、心如小鹿乱跳’,反而想:哎呀,很可惜啊,这老师又不是高大威猛的帅哥,他的头还有点秃呢,哈哈。

八周过后,我们又上完了第二阶段的魔术课。我邀请老公一起来观赏结业仪式,因为孩子们会出来表演魔术。又是同样的颁证书仪式,过后老师又走过来了。

这次,老师看着我,露出半认真的表情说:“我不敢再给你拥抱了,因为你丈夫有在,我怕他吃醋!”

我很快地顺口地回应:“不,他不会吃醋的啦!”

话刚说完,我就后悔了——我这是什么意思?好像在向人发出讯号说:“我很渴望你的拥抱,来吧,来拥抱我吧!”噢,我的天!

过后想想,这老师也好像有点大胆,即使美国人都习惯这样的拥抱,但他也应该知道,我们东方人是不随便和异性拥抱的,他不怕我告他吗?还是他认为我看来不会是这样的人?

根据一些网络资料,原来美国式的拥抱也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只是普通朋友,大家拥抱时只限于肩部以上,驱干是不接触的,这样也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以此看来,我们的魔术老师的拥抱是‘合格’的,并没有不良意图,哈哈。

前几个月,有一天我煮了咖喱鸡送给孩子那喜欢吃咖喱的白人老师,她非常高兴,前后给了我两次拥抱。有了上次的经验,而且是同性,我对美国式的拥抱更加驾轻就熟了。

那天上课时谈到美国式的拥抱,老师也顺便提起,原来美国的一些学校禁止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在校园内拥抱或有肢体上的接触,不管是同性或异性之间都不可以。

我们都觉得很奇怪——对美国人来说,拥抱不是很普通的事吗?而且,在我孩子的中学和小学,我时常都看到大家在‘抱来抱去’,甚至中学男女生之间亦如此作礼貌式的拥抱,完全没禁忌。

男女中学生之间的拥抱。(相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而我的女儿,开始被同学拥抱时(都是女生)也是有点尴尬的样子,后来也就习惯了。

相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老师说,一定是曾有人拥抱过后被控告非礼,或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所以某些学校才会有此条规。所以我得‘祝福’我们的魔术老师和那些‘随意’和人拥抱的美国人,希望他们不会遇上倒霉的事,哈哈!

2010年4月15日星期四

国际大吃会·咖喱鸡

上一篇写《学校的国际文化节》时,让我想起了去年的国际大吃会(International Potluck)。

国际大吃会也是在我孩子的小学举行,那是去年六月多放暑假前的事。它只公开给学校的那几个ELD 班参与,也就是说:参与的学生和家长大多数是刚来美国不超过一年的外国人,可说是没有道地的美国人(除了老师)。今年我的孩子已经离开ELD 班,应该是无缘再参与了,所以我得赶快把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对不起,只能看,不能吃,嘻嘻。)

国际大吃会之前两三个星期,学校就发了通告给有关家长,要求家长们到时候预备一道自己国家的美食带去学校和大家分享。

我开始头痛:我以前在马来西亚时很少下厨,当时才来美国几个月,刀都没几把利的,哪有几道菜可以见人?而且要和这么多人分享,我可不能让马来西亚丢脸啊!

我搜索枯肠,翻遍家里那几本从马来西亚带来的食谱,最后下定决心作大胆尝试——煮咖喱鸡!

在我家,咖喱鸡是我爸的拿手好菜,我这懒虫根本没学到一招半式。而且在马来西亚到处都可买到咖喱鸡,何必自己动手?现在真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了!我这时只好抓住我的‘救星’——《古老大排档菜》(彭骅著),就依样画葫芦吧!

                      


另一点幸运的是,几乎所有材料都可在这里买得到,包括香茅、椰浆、辣椒糊、咖喱粉,甚至马来盏(Belacan)都有,只有咖喱叶找不到。唉,人在异乡,不能要求太高啊!

为了照顾大家的吃相,我特地买了去骨的鸡腿肉,而且还切成‘一口一块’的小块状。这咖喱鸡的特色是须先把鸡肉腌后拿去炸,而且马铃薯也要炸过。我在炸鸡肉和马铃薯时,热油四溅,有点狼狈。

煮好后看看,觉得颜色不够红,不够诱人,那是因为咖喱粉的关系。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点。唔,虽是初试啼声,但味道还真不错,于是有了一点信心。看看那一大锅咖喱鸡,也不怕丢人现眼,竟然还另外舀了了几份放进塑胶盒准备让我的台湾、大陆和法国朋友带回家慢慢尝。


国际大吃会在其中一间课室举行。到了中午,大家开始把各种‘好料’摆上桌,老师、家长和学生们排队轮流拿食物。哇,我还真没看过这么多各国美食一起出现在眼前,口水都要流了!


日本人注重包装,食物精致,连美食上都插着国旗,也很爱国呢。


我的中国朋友带来了盐酥鸡;台湾朋友煮茶叶蛋和烤牛肉;日本家长做不同的寿司、面、糕饼、甜品等;还有韩国、土耳其、印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及墨西哥等,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美食,接近三、四十种,如果每种都吃的话就会饱得不能动,只好作出一些取舍。


我不知道这些食物是否很‘道地’或很‘正宗’,又或已经‘改良’,不过大多数吃起来都很不错,没有食不下咽的。


之前我还在想:会不会也有印度或日本的家长也煮咖喱带来呢?那我的马来西亚咖喱鸡会不会被比下去?后来发现根本没有‘对手’,我的咖喱鸡是‘独领风骚’,哈哈。

大陆朋友的盐酥鸡加甜品,漂亮吧?

为了安全起见,学校都有要求家长把各美食的材料列在纸上放在食物旁边,以免引起一些人的不便,例如得照顾不同宗教与文化者的禁忌,还有一些人会对某些食物敏感。



我见到认识的家长都会顺口问他们带了什么食物来,然后就去拿点来尝尝,当然不忘厚脸皮地介绍我的马来西亚咖喱鸡配白饭。

我的咖喱鸡还蛮受欢迎,都被吃光了。一位喜欢吃咖喱的白人老师和几位日本家长都说好吃,台湾和大陆朋友更是喜欢,说马来西亚的咖喱鸡和其他国家的不同,很清香美味,不过她们竟然说不够辣。原来她们都是嗜辣之人,而我是为了迁就各国人的口味而不敢煮得太辣。

那之后,我又煮了几次咖喱鸡,家人都吃得不亦乐乎。而我每次都分别送一点给台湾和大陆的朋友,还有那位白人老师,我知道她们都喜欢吃。而且,最近一位日本妈妈还提起那天国际大吃会的咖喱鸡,看来我的咖喱鸡还蛮令人‘回味’的,哈哈。

我不是厨艺高手,只是那食谱写得好,我只是个copycat。

而我想,最基本的事实是——马来西亚咖喱鸡真好吃,yeah!

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

学校的国际文化节(三)

吃过国际午餐,只见家长和老师们在忙着为孩子们打点服饰,整装待发,因为最高潮时刻——游行就要开始了!

只见不少国家的学生和家长把自己国家或民族的服装都‘秀’出来了,其中最多的是韩国和日本。一时之间整个校园五彩缤纷的,令人眼花缭乱。



好多可爱的小人儿啊!看看这些相片里有什么国家的人?
                           






这位是我老二班的男生,这样的打扮,够帅气吧?

                                  

这两位应该是伊朗学生。


这位韩国妈妈,穿着的韩服非常高贵华丽。

                            

波多黎各(Puerto Rico),是美国的海外领地,拥有自治地位。


这是来自什么国家的人?我也不知道呢。



右边两位穿长裙的是越南女孩,至于最左边的粉红短裙则是德国服装。

三位日本妈妈,其中两位是我认识的。


大家在两个篮球场周围站着,学生们排好队伍,每一班或两班合起来代表一个国家出场,当然无法要求把有关国家的民族服装整套穿在身上,只是穿戴一些象征性的饰物,例如帽子、鞋子及披巾等。

首先是唱美国国歌。按照规矩,应该把右手放在左胸上。过后,游行就要开始了。(我老二左右两边的两位女同学来自阿富汗。)


这是代表墨西哥的班。


埃及。


这是四、五及六年级合并的高年级英文ELD 班(去年我老大就是读这个班),代表韩国出场,学生都戴上了黑色的韩国帽子。级任老师和去年一样,穿上了蓝和红的韩国服装,那是以前一位韩国家长送给她的。最右边穿全身黑色那位是校长。


这是代表德国的班,带头的老师很活泼。海报上宣扬的是德国格林童话。


代表荷兰的班,同学们穿上了自制的纸帽子和‘荷兰木屐’。


日本。


法国‘厨师’出场。


我老二的班代表英国,左边那位长发女教师是他们的级任,是中日混血儿,姓李,在美国出世,不懂中文。她前面那位女生是以色列人。


微笑,是大家共同的语言!(我老二和她的两位日本女同学。)



游行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也象征着整个国际文化节的终结。

明年,我相信学校还会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活动有点形式化,但对于一位刚从外国移居来美国的学生来说,这倒是一个让人大开眼界的好机会,也让人了解‘异中求同’与‘共存共荣’的重要,这倒是一位外国新学生须要学习的第一门‘功课’。